查看“圣彼得堡悖论”的源代码
←
圣彼得堡悖论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unreferenced|time=2015-09-06T20:14:44+00:00}} '''圣彼得堡悖论'''(St. Petersburg paradox)是[[决策论]]中的一个[[悖论]],由[[尼古拉一世·伯努利]]提出。1738年,[[丹尼尔·伯努利]]以[[效用]]理論來解答這個問題,因此形成[[預期效用]]理論。 ==問題內容== 1730年代,数学家[[丹尼尔·伯努利]]的堂兄[[尼古拉一世·伯努利]],在致法國數學家[[皮耶·黑蒙·德蒙馬特]]的信件中,提出一个問题:掷硬币,若第一次掷出正面,你就赚1元。若第一次掷出反面,那就要再掷一次,若第二次掷的是正面,你便赚2元。若第二次掷出反面,那就要掷第三次,若第三次掷的是正面,你便赚2*2元……如此类推,即可能掷一次游戏便结束,也可能反复掷没完没了。问题是,你最多肯付多少钱参加这个游戏? 你最多肯付的钱应等于该游戏的[[期望值]]: :<math>E=\frac{1}{2}\cdot 1+\frac{1}{4}\cdot 2 + \frac{1}{8}\cdot 4 + \frac{1}{16}\cdot 8 + \cdots</math> ::<math>=\frac{1}{2} + \frac{1}{2} + \frac{1}{2} + \frac{1}{2} + \cdots</math> ::<math>=\sum_{k=1}^\infty {1 \over 2}=\infty</math> 这个游戏的期望值是无限大,即你最多肯付出无限的金钱去参加这个游戏。但是,你更可能只赚到1元,或者2元,或者4元等,而不可能賺到无限的金錢。那你为什么肯付出无限的金钱参加游戏呢? 如果限定最多可以擲100次(100次都是反面就沒有錢了),則期望值為50元,但是你應該不會真的付50元去參加這個遊戲。 == 实验的论文解释 == [[丹尼尔·伯努利]]在1738年的论文里,对这个悖论提出了解答,他以[[效用]]的概念,來挑战以金额期望值为决策标准,论文主要包括两条原理: # [[边际效用递减]]原理:一个人对于财富的占有多多益善,即效用函数一阶[[导数]]大于零;随着财富的增加,满足程度的增加速度不断下降,效用函数二阶导数小于零。 # 最大效用原理:在风险和不确定条件下,个人的决策行为准则是为了获得最大期望效用值而非最大期望金额值。 ==参见== * [[效用]] * [[阿莱悖论]] * [[艾尔斯伯格悖论]] [[category:微观经济学|St. Petersburg paradox]] [[category:决策论|St. Petersburg paradox]] [[category:应用心理学|St. Petersburg paradox]] [[Category:概率论悖论|St. Petersburg paradox]] [[Category:经济学悖论]] [[Category:博弈论]] [[Category:行為金融學]] {{心理学}}
本页使用的模板:
Template:Unreferenced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心理学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
圣彼得堡悖论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不转换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MediaWiki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