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基数 (数学)”的源代码
←
基数 (数学)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About|數學上最常用的意義,即物件的個數|其他的意義|基數}} {{数}} 在日常交流中,'''基數'''或'''量數'''是對應[[量詞]]的[[數]],例如「一顆蘋果」中的「一」。與'''[[序數]]'''相對,序數是對應[[排列]]的數,例如「第一名」中的「一」及「二年級」中的「二」。 在[[數學]]上,'''基數'''或'''势''',即[[集合]]中包含的[[元素]]的「个数」(參見[[势的比较]]),是日常交流中基數的概念在數學上的精確化(並使之不再受限於有限情形)。[[有限集合]]的基數,其意義與日常用語中的「基數」相同,例如<math>\{a, b, c\}</math>的基數是3。[[無限集合]]的基數,其意義在於比較兩個集的大小,例如整數集和有理數集的基數相同;整數集的基數比實數集的小。 == 歷史 == [[File:Aleph0.svg|thumb|[[阿列夫數]]Aleph-0,最小的無限基數]] [[康托尔]]在1874年-1884年引入最原始的[[集合論]](現稱[[樸素集合論]])時,首次引入基數概念。 他最先考慮的是集合<math>\{1,2,3\}</math>和<math>\{2,3,4\}</math>,它們並非''相同'',但有''相同的基數''。驟眼看來,這是顯而易見,但究竟何謂兩個集合有相同數目的元素? 康托爾的答案,是透過所謂的[[對射|一一對應]],即把兩個集合的元素一對一的排起來——若能做到,兩個集合的基數自然相同。這答案,容易理解但卻是革命性的,因為用相同的方法即可比較任意集合的大小,包括無窮集合。 最先被考慮的無窮集合是[[自然數]]集<math>\mathbb{N} = \{1, 2, 3, ...\}</math>及其無限[[子集]]。他把所有與<math>\mathbb{N}</math>能一一對應的集為[[可數集]]。令康托爾意外的是,原來<math>\mathbb{N}</math>的所有無限子集都能與<math>\mathbb{N}</math>一一對應。他把<math>\mathbb{N}</math>的基數稱為<math>\aleph_0</math>,是最小的[[艾禮富數]]。 康托爾發現,原來[[有理數]]集合與[[代數數]]集合也是可數的。於是乎在1874年初,他嘗試證明是否所有無限集合均是可數,其後他得出了[[實數]]集不可數的結論。原先的證明用到了涉及區間套的複雜論證,而在他1891年的論文中,他以簡單而巧妙的[[對角論證法]]重新證明了這一結果。實數集的基數,記作c,代表[[連續統假設|連續統]]。 接着康托爾構作一個比一個大的集合,得出一個比一個大的基數,而這些巨大集合的元素已不可如實數般書寫出來。因此關於基數的一般理論,需要一個新的語言描述,這就是康托爾發明集合論的主因。 康托爾隨後提出[[連續統假設]]:c就是第二個[[超限数|超窮基數]]<math>\aleph_1</math>,即継<math>\aleph_0</math>之後最小的基數。現已知這假設是不能證明的,即接受或否定它會得出兩套不同但[[邏輯]]上可行的[[公理化集合论]]。 == 动机 == 在非正式使用中,'''基数'''就是通常被称为'''计数'''的东西。它们同一于开始于<math>0</math>的[[自然数]](就是<math>0, 1, 2, \ldots</math>)。计数可以形式化地定义为[[有限集合|有限]]基数,而无限基数只出现在高等数学和逻辑中。 更正式地,一個非零的数可以用于两个目的:描述一个集合的大小,或描述一个元素在序列中位置。对于有限集合和序列,可以轻易的看出着两个概念是相符的,因为对于所有描述在序列中的一个位置的数,我们可以构造一个有正好大小的集合,比如3描述了<math>c</math>在序列<math>a,b,c,d,...</math>中的位置,并且我们可以构造有三个元素的集合<math>\{a,b,c\}</math>。但是在处理[[无限集合]]的时候,在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是本质的—这两个概念对于无限集合实际上是不同的。考虑位置的方面會引申出序数的概念,而大小則被这里描述的'''基数'''所廣義化。 在基数的形式定义背后的直觀想法是,可以构造一个記號來指明集合的相对大小,而不需理會它有哪些種類的成员。对于有限集合这是容易的;只需简单的數算一个集合的成员数目。为了比较更大集合的大小,得借助更加巧妙的概念。 一个集合<math>Y</math>至少等大小于(或稱大于等于)一个集合<math>X</math>,如果有从<math>X</math>到<math>Y</math>的一个[[单射]](一一映射)。一一映射对集合<math>X</math>的每个元素确定了一个唯一的集合<math>Y</math>的元素。通过例子就最易理解了;假设有集合<math>X = \{1,2,3\}</math>和<math>Y = \{a,b,c,d\}</math>,我们可以注意到有一个[[映射]]: : <math>1 \to a</math> : <math>2 \to b</math> : <math>3 \to c</math> 这是一对一的,使用上述的大小概念,我們因此總結出<math>Y</math>有大于等于<math>X</math>的势。注意元素<math>d</math>没有元素映射到它,但这是允许的,因为我们只要求一一映射,而不必须是一对一并且[[满射|完全]]的映射。这个概念的好处是它可以扩展到无限集合。 我们可以把这个概念扩展到一个類似於等式的关系。两个[[集合]]X和<math>Y</math>被称为有相同的'势',如果存在<math>X</math>和<math>Y</math>之间的[[双射]]。通过[[康托尔-伯恩斯坦-施罗德定理|Schroeder-Bernstein定理]],这等价于有从<math>X</math>到<math>Y</math>和从<math>Y</math>到<math>X</math>的两个一一映射。我们接着記之为 <math>| X | = | Y |</math>。<math>X</math>的基数自身经常被定义为有着 <math>| a | = | X |</math> 的最小序数<math>a</math>。这叫做[[冯·诺伊曼基数指派]];为使这个定义有意义,必须证明所有集合都有同某个[[序数]]一样的势;这个陈述就是[[良序定理|良序原理]]。然而即使不給集合的勢指派一個名字,討論集合之間[[势的比较|相對的勢]]還是可以的。 一個经典例子是无限旅馆悖论,也叫做[[希尔伯特旅馆悖论]]。假设你是有无限个房间的旅馆主人。旅馆客满,而又来了一个新客人。可以让在房间1的客人转移到房间2,房间2的客人转移到房间3,以此类推,腾空房间1的方式安置这个新客人。我们可以明确的写出这个映射的一个片段: : <math>1 \longleftrightarrow 2</math> : <math>2 \longleftrightarrow 3</math> : <math>3 \longleftrightarrow 4</math> : ... : <math>n \longleftrightarrow n+1</math> : ... 在这种方式下我们可以看出集合<math>\{1,2,3,...\}</math>和集合<math>\{2,3,4,...\}</math>有相同的势,因为已知这两个集合之间存在双射。这便給"无限集合"提供了一個合適的定義,即是與自身某個真子集有著相同的勢的任何集合;在上面的例子中<math>\{2,3,4,...\}</math>是<math>\{1,2,3,...\}</math>的真子集。 当我们考虑这些大对象的时候,我们还想看看计数次序的概念是否符合上述为无限集合定义的基数。事實上是不一致的;通过考虑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有“比无限大一”的某个对象存在,它必须跟起初的无限集合有一样的势。這時候可以使用另一種稱為[[序数]]的形式概念,它是建基于计数并依次考虑每个数的想法上。而我们會发现,势和序(ordinality)的概念对于无限的情況是有分歧的。 可以证明[[实数]]的势大于刚才描述的自然数的势。透過[[对角论证法]]可以一目瞭然;跟势相關的经典问题(比如[[连续统假设]])主要关注在某一对无限基数之间是否有別的基数。現時数学家已经在描述更大更大基数的性质。 因为基数是数学中如此常用的概念,有各种各样的名字指涉它。势相同有时也叫做[[等势]]、均势或等多(equipotence, equipollence, equinumerosity)。因此称有相同势的两个集合为等势的、均势的或等多的(equipotent, equipollent, equinumerous)。 == 定義 == 首先,給出集合<math>X</math>和<math>Y</math>,我們稱<math>X</math>的勢小於等於<math>Y</math>,記作 <math>| X | \leq | Y |</math>,當且僅當存在由<math>X</math>到<math>Y</math>的[[單射]];稱<math>X</math>的勢與<math>Y</math>相等,記作 <math>| X | = | Y |</math>, 當且僅當存在由<math>X</math>到<math>Y</math>的[[雙射]](即一一對應)。 [[康托尔-伯恩斯坦-施罗德定理]]指出如果 <math>| X | \leq | Y |</math> 及 <math>| Y | \leq | X |</math> 則 <math>| X | = | Y |</math>。 假設[[選擇公理]],所有集合都可[[良序]],且對於所有集合<math>X</math>與<math>Y</math>,有 <math>| X | \leq | Y |</math> 或 <math>| Y | \leq | X |</math>。因此,我們可以定義[[序數]],而 集合<math>X</math>的'''基數'''則是與<math>X</math>等勢的最小[[序數]]<math>\alpha</math>。 (若不接受選擇公理,我們也可對非良序集<math>X</math>定義基數,就是所有與<math>X</math>等勢的集的階中最小者。) === 有限集的基数 === [[自然數]]的一種定義是<math>0=\{ \},1=\{0\},2=\{0,1\},3=\{0,1,2\},\ldots ,N=\{0,1,\ldots ,N-1\}</math>。可以見到,與數<math>N</math>等勢的集必有<math>N</math>個元素。如集合<math>\{2, 3, 5\}</math>的基数为<math>3</math>。 以下是有限集的三個等價定義:它與某自然數等勢;它只有一個等勢的序數,就是它的基數;它沒有等勢的真子集。 === 无限集的基数 === 最小的無限集合是自然數集。<math>\{1, 2, 3, 4,\ldots , n, \ldots \}</math>与<math>\{2, 4, 6, 8, \ldots , 2n, \ldots \}</math>基数相同,因为可以让前一集合的<math>n</math>与后一集合的<math>2n</math>一一对应。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对于一个无穷集合来说,它可以和它的一个[[真子集]]有相同的基数。 以下是无限集的四個等價定義:它不與任何自然數等勢;它有超過一個等勢的序數;它有至少一个真子集和它等勢;存在由自然數集到它的單射。 == 基數算術 == 我們可在基數上定義-{若干}-[[算術]]運算,這是對自然數運算的推廣。 給出集合<math>X</math>與<math>Y</math>,定義 <math>X + Y = \{(x,0): x \in X\} \cup \{(y,1): y \in Y\}</math>,則基數和是 :<math>|X| + |Y| = |X + Y|</math>。 若<math>X</math>與<math>Y</math>不相交,則 <math>|X| + |Y| = |X \cup Y|</math>。 基數積是 :<math>|X| |Y| = |X \times Y|</math> 其中<math>X \times Y</math>是<math>X</math>和<math>Y</math>的[[笛卡儿积]]。 基數指數是 :<math>|X|^{|Y|} = |X^{Y}|</math> 其中<math>X^{Y}</math>是所有由<math>Y</math>到<math>X</math>的[[函數 (數學)|函數]]的集合。 在有限集時,這些運算與自然數無異。一般地,它們亦有普通算術運算的性質: * 加法和乘法是[[交换律|可交換的]],即 <math>|X|+|Y|=|Y|+|X|</math> 及 <math>|X||Y|=|Y||X|</math> * 加法和乘法符合[[結合律]],<math>(|X|+|Y|)+|Z|=|X|+(|Y|+|Z|)</math>及 <math>(|X||Y|)|Z|=|X|(|Y||Z|)</math> * [[分配律]],即 <math>(|X|+|Y|)|Z|=|X||Z|+|Y||Z|</math>。 * <math>|X|^{|Y| + |Z|} = |X|^{|Y|} |X|^{|Z|}</math> * <math>|X|^{|Y| |Z|} = (|X|^{|Y|})^{|Z|}</math> * <math>(|X||Y|)^{|Z|} = |X|^{|Z|} |Y|^{|Z|}</math> 無窮集合的加法及乘法(假設選擇公理)非常簡單。若<math>X</math>與<math>Y</math>皆非空而其中之一為無限集,則 :<math>|X| + |Y| = |X||Y| = \max\{|X|, |Y|\}</math> 注意<math>2^{| X |}</math>是<math>X</math>的[[幂集]]之基數。由[[对角论证法]]可知<math>2^{| X |} > | X |</math>,是以並不存在最大的基數。事实上,基数的[[类 (数学)|类]]是[[真类]]。 還有些關於指數的性質: * <math>|X|^{0} = 1</math>(特别地,<math>0^{0} = 1</math>)。 * <math>0^{|Y|} = 0</math>,若<math>Y</math>非空。 * <math>1^{|Y|} = 1</math>。 * 若<math>|X| \leq |Y|</math>,則 <math>|X|^{|Z|} \leq |Y|^{|Z|}</math>。 * 若 <math>|X|</math> 和 <math>|Y|</math> 俱有限且大於1,而<math>Z</math>是無窮集,則 <math>|X|^{|Z|} = |Y|^{|Z|}</math>。 * 若X是無窮而<math>Y</math>是有限及非空,則 <math>|X|^{|Y|} = |X|</math>。 == 基數序列及連續統假設 == {{main|连续统假设}} 對每一個基數,存在一個最小比它大的基數。這在自然數當然是對的。自然數集的基數是<math>\aleph_0</math>,康托尔稱下一個為<math>\aleph_1</math>,相类似的,还定义了如下一个[[序列]]:<math>\aleph_0, \aleph_1,\ldots,\aleph_n \ldots</math>。 注意<math>c=2^{\aleph_0}</math>。连续统假设猜想,就是<math>c=\aleph_1</math>。 連續統假設是與一般集論公理(即Zermelo-Fraenkel公理系統加上選擇公理)是獨立的。 更一般的假設,即<math>\aleph_{n+1}=2^{\aleph_n}</math>。 [[连续统假设#广义连续统假设|广义连续统假设]],就是對所有無窮基數<math> \aleph </math>,都不存在介乎<math>\aleph </math>與<math>2^\aleph </math>之間的基數。 == 參考文獻 == {{refbegin}} * Hahn, Hans, ''Infinity'', Part IX, Chapter 2, Volume 3 of ''The World of Mathematics''.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1956. * [[Paul Halmos|Halmos, Paul]], ''[[Naive Set Theory (book)|Naive set theory]]''. Princeton, NJ: D. Van Nostrand Company, 1960. Reprinted by Springer-Verlag, New York, 1974. ISBN 0-387-90092-6 (Springer-Verlag edition). {{refend}} == 外部链接 ==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10528181608/http://logweb.terrashare.com/text/logic/infini.txt * [http://www.ii.com/math/cardinals/ Infinite Ink: Cardinal Numbers] [[Category:集合论|J]] [[Category:基数| ]] {{集合论}} [[ru:Кардинальное число]]
本页使用的模板:
Template:About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Main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Refbegin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Refend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数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集合论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
基数 (数学)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不转换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MediaWiki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