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柏拉圖立體”的源代码
←
柏拉圖立體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Refimprove|time=2017-03-24T08:27:36+00:00}} {{Otheruses |subject=常見的五種凸正多面體 |other=廣義的正多面體 |正多面體}} 在[[幾何學]]中,'''凸正多面體''',又稱為'''[[柏拉圖]]立體''',是指各面都是全等的正多邊形且每一個[[頂點 (幾何)|頂點]]所接的面數都是一樣的凸[[多面體]],是一種[[三維]]的[[正幾何形狀]],符合這種特性的立體總共只有5種。在漢語文化中,'''正多面體'''通常是指只有5種的凸正多面體,然而在只討論每面全等、每個個角等角且每條邊等長的情況下,亦有其他多種幾何結構存在,也稱為[[正多面體]]。 正多面體的別稱柏拉圖立體是因柏拉圖而命名的。柏拉圖的朋友[[泰阿泰德]]告訴柏拉圖這些立體,柏拉圖便將這些立體寫在《[[蒂邁歐篇]]》(Timaeus) 內。正多面體的作法收錄《[[几何原本]]》的第13卷。在命題13描述[[正四面體]]的作法;命題14為[[正八面體]]作法;命題15為[[立方體]]作法;命題16則是[[正二十面體]]作法;命題17則是[[正十二面體]]作法。 {| class="wikitable" |- ! [[File:Tetraeder-Animation.gif|thumb|正四面體]] !! [[File:Cube Animation.gif|thumb|正六面體]] !! [[File:Oktaeder-Animation.gif|thumb|正八面體]] !! [[File:Dodekaeder-Animation.gif|thumb|正十二面體]] !! [[File:Ikosaeder-Animation.gif|thumb|正二十面體]] |} == 判断依据 == 判断正多面体的依据有三条 #正多面体的面由正多边形构成 #正多面体的各个顶角相等 #正多面体的各条棱边都相等 这三个条件都必须同时满足,否则就不是正多面体,比如五角十二面体,虽然和正十二面体一样是由十二个五角形围成的,但是由于它的各个顶角并不等价因此不是正多面体。 正多面体具有很高的对称形,每个正多面体是相似多面体所属点群中对称性最高的,对正多面体加以变化就会导致对称性下降,如正十二面体属于Ih点群,当它变化为五角十二面体的时候对称性也随之下降为Td群。 == 存在的凸正多面體 == 凸正多面體共有五個,均由[[古希臘]]人發現:(表中a為正多面體的邊長) {|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5" |- !名稱||透視圖||旋轉透視圖||立體圖||構成面||面||邊||頂點||幾何數據||所属[[点群]] |- |[[正四面體]] |[[File:Tetrahedron.jpg|100px]] |[[File:Tetrahedron.gif|100px]] |[[File:Tetrahedron.png|100px]] |[[正三角形]]||4||6||4 |表面積:<math>\sqrt{3}a^2</math><math>\approx 1.732a^2</math><br> 體積:<math>{1\over12}\sqrt{2}a^3</math><math>\approx 0.118a^3</math><br> [[二面角]]角度:<math>\arccos \frac 1 3</math><math>\approx 70^\circ 52'</math><br> 外接球半徑:<math>\frac {\sqrt 6}{4} a</math><math>\approx 0.612 a</math><br> 內切球半徑:<math>\frac {\sqrt 6}{12} a</math><math>\approx 0.204 a</math><br> 對偶多面體:正四面體 |[[黃鐵礦晶型四面體群|Td群]] |- |[[正六面體]](立方體) |[[File:Hexahedron.jpg|100px]] |[[File:Hexahedron.gif|100px]] |[[File:Hexahedron.png|100px]] |[[正四邊形]]||6||12||8 |表面積:<math>6a^2\ </math><br> 體積:<math>a^3\ </math><br> [[二面角]]角度:<math>90^\circ</math><br> 外接球半徑:<math>\sqrt{\frac{3}{4}}a</math><math>\approx 0.866 a</math><br> 內切球半徑:<math>\frac a 2</math><br> 對偶多面體:正八面體 |[[無手性八面體群|Oh群]] |- |[[正八面體]] |[[File:octahedron.jpg|100px]] |[[File:octahedron.gif|100px]] |[[File:Octahedron.png|100px]] |[[正三角形]]||8||12||6 |表面積:<math>2\sqrt{3}a^2</math><math>\approx 3.464 a^2</math><br> 體積:<math>\frac{\sqrt{2}}{3}a^3</math><math>\approx 0.471 a^3</math><br> [[二面角]]角度:<math>\arccos \left(-\frac 1 3 \right)</math><math>\approx 109^\circ 28'</math><br> 外接球半徑:<math>\frac a {\sqrt 2}</math><math>\approx 0.707a</math><br> 內切球半徑:<math>\frac a {\sqrt 6}</math><math>\approx 0.408a</math><br> 對偶多面體:立方體 |Oh群 |- |[[正十二面體]] |[[File:Dodecahedron.jpg|100px]] |[[File:Dodecahedron.gif|100px]] |[[File:Dodecahedron.png|100px]] |[[正五邊形]]||12||30||20 |表面積:<math>3\sqrt{25+10\sqrt5}a^2</math><math>\approx 20.65a^2</math><br> 體積:<math>{1\over4}(15+7\sqrt5)a^3</math><math>\approx 7.663a^3</math><br> [[二面角]]角度:<math>\arccos \bigg({-\frac{\sqrt 5}5}\bigg)</math><math>\approx 116^\circ 57'</math><br> 外接球半徑:<math>\frac{\sqrt{6}}{4} \sqrt{3 +\sqrt{5}} a</math><math>\approx 1.401 a </math><br> 內切球半徑:<math>\frac{a}{4} \sqrt{ \frac{50+22\sqrt{5}}{5} }</math><math>\approx 1.114 a </math><br> 對偶多面體:正二十面體 |[[無手性二十面體群|Ih群]] |- |[[正二十面體]] |[[File:icosahedron.jpg|100px]] |[[File:icosahedron.gif|100px]] |[[File:Icosahedron.png|100px]] |[[正三角形]]||20||30||12 |表面積:<math>5\sqrt3a^2</math><math>\approx 8.660a^2</math><br> 體積:<math>{5\over12}(3+\sqrt5)a^3</math><math>\approx 2.182a^3</math><br> [[二面角]]角度:<math>\arccos \bigg({-\frac {\sqrt 5}3}\bigg)</math><math>\approx 138^\circ 19'</math><br> 外接球半徑:<math>\frac{a}{4} \sqrt{10 +2\sqrt{5}}</math><math>\approx 0.951 a </math><br> 內切球半徑:<math>\frac{a}{12} \sqrt{3} \left(3+ \sqrt{5} \right)</math><math>\approx 0.756 a </math><br> 對偶多面體:正十二面體 |Ih群 |} ==用途== 因為正多面體的形狀的[[骰子]]會較公平,所以正多面體骰子經常出現於[[角色扮演游戏]]。 正四面體、立方體和正八面體,亦會自然出現於[[結晶體]]的結構。 正多面体经过削角操作可以得到其他对称性类似的结构,比如著名的球状分子[[富勒烯|碳六十]]空间结构就是[[正二十面体]]经过削角操作得到的,称为[[截角二十面体]]。因此可以知道,碳六十分子所属的对称性群也是与正十二面体相同的[[Ih群]]。 由于正多面体和由正多面体衍生的削角正多面体大多有很好的空间堆积性质,即可以在空间中紧密堆积,因此常常选择正多面体形或者削角正多面体形的盒子作为[[分子模拟]]计算的周期边界条件。 除了上面提到的正十二面体,还有一种由五边形(其中四条边等长)构成的多面体——[[五角十二面体]],五角十二面体是[[黄铁矿]]的一种可能的晶体外形,尽管五角十二面体是由五边形构成的,但并不是柏拉图体,它所属的对称性群也不是正十二面体的Ih群而是与黄铁矿内部结构一致的Th群。 ==象徵意義== [[Image:Kepler-solar-system-1.png|right|250px|thumb|[[開普勒]]在《[[宇宙的奧秘]]》(1596)中給太陽系的柏拉圖立體模型。]] 柏拉圖視“四古典元素”為[[元素]],其形狀如正多面體中的其中四個。 *'''[[火]]'''的熱令人感到尖銳和刺痛,好像小小的[[正四面體]]。 *'''[[空氣]]'''是用[[正八面體]]製的,可以粗略感受到,它極細小的結合體十分順滑。 *當'''[[水]]'''放到人的手上,它會自然流出,那它就應該是由很多小球所組成,好像[[正二十面體]]。 *'''[[土]]'''與其他的元素相異,因為它可以被堆疊,正如[[立方體]]。 <!--These clumsy little solids cause dirt to crumble and breaks when picked up, in stark difference to the smooth flow of water.--> 剩下沒有用的正多面體——[[正十二面體]],柏拉圖以不清晰的語調寫:「神使用正十二面體以整理整個天空的星座。」<ref>[[謝文鬱]]譯《[[蒂邁歐篇]]》:「還有第五個立體,造物者用它來作為整體的模型,即作為動物體的原型。」<br />[[王曉朝]]譯《柏拉圖全集·第三卷·[[蒂邁歐篇]]》:「此外還有第五種複合而成的立體,被神用來界定宇宙的輪廓,同時使用的還有生物的形狀。」</ref>柏拉圖的學生[[亚里士多德]]添加了第五個元素——'''[[以太]]'''([[希腊文]]:{{polytonic|Αιθήρ}},拉丁轉寫:{{lang|la|aithêr}};[[拉丁文]]:{{lang|la|aether}}),並認為天空是用此組成,但他沒有將[[以太]]和[[正十二面體]]連繫。 [[约翰内斯·开普勒]]依隨[[文艺复兴]]建立數學對應的傳統,將五個正多面體對應五個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同時它們本身亦對應了五個[[古典元素]]。 == 正多面体只有 5 个的证明 == 所有正多面体的相关于顶点数 ''V''、棱数 ''E'' 和面数 ''F'' 的性质都可以由每个面上的边(棱)的数目 ''p'' 和每个顶点出发的棱的数目 ''q'' 给出。由于每条棱有两个顶点又在两个面上,我们有 :<math>pF = 2E = qV.</math> 另一个关系是[[欧拉示性数|欧拉公式]]: :<math>V - E + F = 2.</math> (这个不显然的事实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证明。在[[几何拓扑]]中,这是因为[[球面]]的欧拉示性数是 2。) 上面三个等式可以解出 ''V'', ''E''和 ''F'': :<math>V = \frac{4p}{4 - (p-2)(q-2)},\quad E = \frac{2pq}{4 - (p-2)(q-2)},\quad F = \frac{4q}{4 - (p-2)(q-2)}.</math> 注意交换 ''p'' 和 ''q'' 会交换 ''F'' 和 ''V'' 但 ''E'' 不变。 正多面体只有五种这个定理是一个经典结果。下面给出了两个证明。注意这两个证明都只证明了正多面体至多有五种,这五种的存在性需要靠构造给出。 === 几何证明 === 下面的几何讨论和[[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中给出的证明非常相似: #多面体的每个顶点至少在三个面上。 #这些相交的面处的角(也就是顶点发出的角)的和必须小于 360°。 #正多面体的顶点发出的角是相等的,所以这个角必须小于 360°/3 = 120°。 #[[正六边形]]及边更多的正多边形的角大于等于 120°,所以正多面体上的面只能是[[正三角形]],[[正方形]]或[[正五边形]]。于是: #*[[正三角形]]:每个角是 60°,所以正多面体每个顶点发出的角数目小于 360°/60° = 6,也就是每个顶点只能在三、四、五个面上,这分别对应于[[正四面体]]、[[正八面体]]、[[正二十面体]]; #*[[正方形]]:每个角是 90°,所以正多面体每个顶点发出的角数目小于 360°/90° = 4,也就是每个顶点只能在三个面上,这对应于[[正方体]]; #*[[正五边形]]:每个角是 108°,所以正多面体每个顶点发出的角数目小于 360°/108° = 10/3,也就是每个顶点只能在三个面上,这对应于[[正十二面体]]。 === 拓扑证明 === 纯粹的[[拓扑]]证明可以只利用正多面体的性质.关键在于 <math>V - E + F = 2</math> 和 <math>pF = 2E = qV</math>.综合上面等式,我们有 :<math>\frac{2E}{q} - E + \frac{2E}{p} = 2.</math> 于是 :<math>{1 \over q} + {1 \over p}= {1 \over 2} + {1 \over E}.</math> 由于 <math>E > 0</math>, :<math>\frac{1}{q} + \frac{1}{p} > \frac{1}{2}.</math> 注意到 ''p'' 和 ''q'' 必须大于等于 3,我们可以容易地找到所有五组 (''p'', ''q''): :<math>(3, 3),\quad (4, 3),\quad (3, 4),\quad (5, 3),\quad (3,5)</math>。 == 參見 == * [[星形正多面體]] * [[四維正多胞體]] ==引用== {{reflist}} ==外部連結== *[http://www.mathland.idv.tw/fun/poly.htm 正多面體平面展開圖] *[http://www.mathland.idv.tw/graphics3d/polyhedron4.htm 正多面體360度立體環視]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50420181840/http://home.netvigator.com/~leeleung/euler_02.html 正多面體只有五種的證明] *[http://www.korthalsaltes.com/cn/picturescn.php?type=p 多面体纸制模型 正多面體] {{几何术语}} {{Convex polyhedron navigator}} {{正圖形}} {{帕拉圖立體}} {{廣義的正多面體}} [[Category:多面体]] [[Category:多面体类型]] [[Category:柏拉圖立體]]
本页使用的模板:
Template:Convex polyhedron navigator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Lang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Otheruses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Polytonic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Refimprove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Reflist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几何术语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帕拉圖立體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廣義的正多面體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正圖形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
柏拉圖立體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不转换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MediaWiki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