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维恩位移定律”的源代码
←
维恩位移定律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noteTA |1=表面 }} [[File:Wiens_law.svg|thumb|几个不同温度下的[[黑体辐射]]的[[电磁波谱]](横轴为辐射的[[波长]],纵轴为相应的能量密度)。'''维恩位移定律'''描述的就是辐射峰值随黑体温度变化的关系。|right|300px]] '''维恩位移定律'''(Wien's displacement law)是[[物理学]]上描述[[绝对黑体|黑体]][[电磁辐射]][[光谱辐射度]]的峰值[[波长]]与自身[[温度]]之间反比关系的定律,其数学表示为: :<math>\lambda_{max} = \frac{b}{T} </math> 式中 :<math>\lambda_{max} \,</math> 为辐射的峰值波长(单位米), :<math>T \,</math>为黑体的[[绝对温度]](单位[[热力学温标|开尔文]]), :''b'' 为比例常数,称为'''维恩位移常数''',数值等于2.897 7729(17) × 10<sup>–3</sup> m·K<ref>{{Cite web|url=http://physics.nist.gov/cgi-bin/cuu/Value?bwien|title=CODATA Value: Wien wavelength displacement law constant|accessdate=2016-12-08|work=physics.nist.gov}}</ref> (2014年[[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推荐值,括号中为68.27%信心水準下的不确定尾数)。 [[光学]]上一般使用[[纳米]](nm)作为波长单位,则''b'' = 2.897 7729(17) × 10<sup>6</sup> nm·K。 == 说明 == 维恩位移定律说明了'''一个物体越热,其辐射谱的波长越短(或者说其辐射谱的频率越高)'''。譬如在宇宙中,不同恒星随表面温度的不同会显示出不同的颜色,温度较高的显蓝色,次之显白色,濒临燃尽而膨胀的[[红巨星]]表面温度只有2000-3000K,因而显红色<ref>可见光颜色的波长从长到短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ref>。[[太阳]]的表面温度是5778K,根据维恩位移定律计算得的峰值辐射波长则为502nm,这近似处于[[可见光]][[光谱]]范围的中点,为[[绿色]]光<ref>整个太阳光光谱完整覆盖(且超出)了可见光光谱范围,使得太阳光(在没有大气的情况下)呈白色。至于人们在地上所看见的红日、蓝天等现象,都是由于[[大气层]]气体分子对短波长光线作[[瑞利散射]]的结果。</ref>。但实际我们看到的太阳是黄色的,这和各个波长成分的光所做出的贡献有关<ref>{{cite web |url=http://outreach.atnf.csiro.au/education/senior/astrophysics/photometry_colour.html |title=The Colour of Stars |publisher=Australian Telescope Outreach and Education |accessdate=2006-08-13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ww.webcitation.org/6630AbtJZ?url=http://outreach.atnf.csiro.au/education/senior/astrophysics/photometry_colour.html |archivedate=2012-03-10 }}</ref>。 与太阳表面相比,通电的[[白炽灯]]的温度要低数千度,所以白炽灯的辐射光谱偏橙。至于处于“红热”状态的电炉丝等物体,温度要更低,所以更加显红色。温度再下降,辐射波长便超出了可见光范围,进入[[红外线|红外]]区,譬如人体释放的辐射就主要是红外线,军事上使用的[[红外线夜视仪]]就是通过探测这种红外线来进行“夜视”的。 本定律由[[德国]][[物理学家]][[威廉·维恩]]于1893年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经验总结提出。 == 频率形式 == 用''f'' 表示频率,单位[[赫兹]],则维恩位移定律可表示为以下频率形式 :<math>f_{max} = { \alpha k \over h} T \approx (5.879 \times 10^{10} \ \mathrm{Hz/K}) \cdot T </math> :<math>\alpha \approx 2.821439...</math> 是数值求解最大值方程得到的常数; :''k'' 为[[玻尔兹曼常数]], :''h'' 为[[普朗克常数]], :''T'' 为绝对温度(单位开尔文)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频率形式中的辐射能流密度定义为“通过单位面积、单位宽度的'''频率带'''在单位时间中辐射出的能量”,而波长形式的辐射能流密度则定义为“通过单位面积、单位宽度的'''波长范围'''在单位时间中辐射出的能量”,因此<math> f_{max}</math>和<math> \lambda_{max}</math>对应的并不是同一个辐射峰。所以 <math> f_{max} </math>和波长形式中的 <math> \lambda_{max} </math>'''不满足''' ''频率×波长=波速'' 的关系式,即: :<math>{f_{max}} \not= {c\over\lambda_{max}}</math> 其中''c'' 表示[[光速]]。 == 定律的推导 == 虽然威廉·维恩提出本定律的时间是在[[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出现之前的1893年,且过程完全基于对实验数据的经验总结,但可以证明,本定律是更为广义的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的一个直接推论。 根据普朗克定律,以波长为自变量的黑体辐射能流密度谱为: :<math>u(\lambda) = {8\pi h c\over \lambda^5}{1\over e^{h c/\lambda kT}-1}</math> 为求出使得''u'' 取得最大值的<math>\lambda</math>,令<math> u(\lambda)</math>对<math> \lambda</math> 的[[导数]]为0 :<math>{ \partial u \over \partial \lambda } = 8\pi h c\left( {hc\over kT \lambda^7}{e^{h c/\lambda kT}\over \left(e^{h c/\lambda kT}-1\right)^2} - {1\over\lambda^6}{5\over e^{h c/\lambda kT}-1}\right)=0</math> :<math>{hc\over\lambda kT }{e^{h c/\lambda kT}\over e^{h c/\lambda kT}-1}-5=0</math> 若定义[[无量纲]](又称“无因次”)变量 :<math>x\equiv{hc\over\lambda kT }</math> 则 :<math>{xe^{x}\over e^{x}-1}-5=0</math> 方程的解无法表示成[[初等函数]](为[[郎伯W函数]]),但能否得到精确解并不影响本推导过程。可以很容易用[[数值方法]]得到<math>x</math> :<math>x = 4.965114231744276\ldots </math> ([[无量纲]]) 将解代入''x'' 的表达式,可得: :<math>\lambda_{max} = {hc\over kx }{1\over T} = {2.8977721\ldots \times 10^6 \ \mathrm{nm \cdot K} \over T}</math>. 其中<math>\lambda</math>单位为[[纳米]],温度单位为开尔文。 本定律的频率形式也可通过类似的方法推得,只要将作为出发点的普朗克定律写成频率形式即可。 == 注释 == <references/> == 外部链接 == * [http://scienceworld.wolfram.com/physics/WiensDisplacementLaw.html Eric Weisstein的物理世界(英文)] * [http://planetphysics.org/?op=getobj&from=objects&id=20 PlanetPhysics] == 参考文献 == * 吴强、郭光灿编,《光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合肥,1996,第381页~第382页,ISBN 7-312-00762-7 [[Category:统计力学|W]] [[Category:光學|W]] [[Category:天体物理学|Wei2]] [[Category:物理定律|W]]
本页使用的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NoteTA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
维恩位移定律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不转换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MediaWiki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