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貝祖等式”的源代码
←
貝祖等式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noteTA |T=zh-hans:裴蜀定理; zh-hant:貝祖定理; |G1=Math }} {{Otheruses4|数论中的贝祖等式|代数几何中的贝祖定理|贝祖定理}} 在[[数论]]中,'''裴蜀等式'''({{lang-en|Bézout's identity}})或'''貝祖定理'''({{lang|en|Bézout's lemma}})是一个关于[[最大公约数]](或最大公约式)的[[定理]]。裴蜀定理得名于[[法国]][[数学家]][[艾蒂安·貝祖|艾蒂安·裴蜀]],说明了对任何[[整數]]<math>a</math>、<math>b</math>和<math>m</math>,关于未知数<math>x</math>和<math>y</math>的[[線性方程|線性]][[丟番圖方程]](称为'''裴蜀等式'''): :<math>ax+by=m</math> 有整数解时[[当且仅当]]''<math>m</math>''是<math>a</math>及<math>b</math>的[[最大公约数]]<math>d</math>的[[倍数]]。裴蜀等式有解时必然有无穷多个整数解,每组解<math>x</math>、<math>y</math>都稱為'''裴蜀數''',可用[[擴展歐幾里得演算法]]求得。 例如,12和42的最大公因數是6,则方程<math>12x+42y=6</math>有解。事实上有<math>(-3)\times 12+1\times 42=6</math>及<math>4\times 12+(-1)\times 42=6</math>。 特别来说,方程 <math>ax+by=1</math> 有整数解当且仅当整数''<math>a</math>''和''<math>b</math>''[[互素]]。 裴蜀等式也可以用来给最大公约数定义:<math>d</math>其實就是最小的可以寫成<math>ax+by</math>形式的正整數。这个定义的本质是[[整环]]中“[[理想 (环论)|理想]]”的概念。因此对于[[多项式环|多项式整环]]也有相应的裴蜀定理。 ==历史== 历史上首先证明关于整数的裴蜀定理的并不是裴蜀,而是17世纪初的法国数学家{{link-fr|克劳德-加斯帕·巴歇·德·梅齐里亚克|Claude-Gaspard Bachet de Méziriac}}。他在于1624年发表的著作《有关整数的令人快乐与惬意的问题集》(''Problèmes plaisants et délectables qui se font par les nombres'')第二版中给出了问题的描述和证明<ref>[http://cnum.cnam.fr/CGI/redir.cgi?8PY45 原版的网上版本(法文)]</ref>。 然而,裴蜀推广了梅齐里亚克的结论,特别是探讨了[[多项式]]中的裴蜀等式,并给出了相应的定理和证明<ref>[http://gallica.bnf.fr/ark:/12148/bpt6k106053p 证明的网上版本(法文)]</ref>。 ==整数中的裴蜀定理== 对任意两个[[整數]]<math>a</math>、<math>b</math>,设<math>d</math>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那么关于未知数<math>x</math>和<math>y</math>的[[線性方程|線性]][[丟番圖方程]](称为'''裴蜀等式'''): :<math>\displaystyle ax+by=m</math> 有整数解<math>(x,y)</math> [[当且仅当]]''<math>m</math>''是<math>d</math>的整數倍。裴蜀等式有解时必然有无穷多个解。 <div style="margin-left:20px; margin-top:10px;padding-left:16px;padding-bottom:10px;padding-right:16px;padding-top:10px;background-color:#E8FFC4;width:90%;"> <div style="font-size:108%;">'''证明''': </div> <div style="margin-left:6px;margin-top:6px;font-size:85%;"> 如果 <math>a</math> 和 <math>b</math> 中有一个是0,比如<math>a=0</math>,那么它们两个的最大公约数是<math>b</math>。这时裴蜀等式变成<math>\displaystyle by=m</math>,它有整数解<math>(x,y)</math>当且仅当''<math>m</math>''是<math>b</math>的倍数,而且有解时必然有无穷多个解,因为<math>x</math>可以是任何整数。定理成立。 以下设<math>a</math>和 <math>b</math>都不为0。 设<math>A = \{xa+yb; (x;y) \in \Z^2\}</math>,下面证明<math>A</math>中的最小正元素是<math>a</math>与<math>b</math>的最大公约数。 首先,<math>A \cap \N^*</math> 不是[[空集]](至少包含<math>|a|</math>和<math>|b|</math>),因此由于自然数集合是[[良序]]的,<math>A</math>中存在最小正元素<math>d_0 = x_0a + y_0b</math>。考虑''<math>A</math>''中任意一个正元素<math>p</math>(<math>=x_1a + y_1b</math>)对<math>d_0</math>的[[带余除法]]:设<math>p=qd_0+r</math>,其中<math>q</math>为正整数,<math>0 \le r < d_0</math>。但是 : <math>r = p-qd_0 =x_1a + y_1b - q ( x_0a + y_0b) \in A</math> 因此 <math>r=0</math>,<math>d_0 \ | \ p</math>。也就是说,''<math>A</math>''中任意一个正元素''<math>p</math>''都是 <math>d_0</math> 的倍数,特别地:<math>d_0 \ | \ a</math>、<math>d_0 \ | \ b</math>。因此 <math>d_0</math> 是<math>a</math>和<math>b</math>的[[公约数]]。 另一方面,对<math>a</math>和<math>b</math>的任意正[[公约数]]<math>d</math>,设<math>a=kd</math>、 <math>b=ld</math>,那么 : <math>d_0 =x_0a + y_0b = ( x_0k + y_0l )d</math> 因此<math>d \ | \ d_0</math>。所以<math>d_0</math>是<math>a</math>和<math>b</math>的[[最大公约数]]。 在方程<math>ax+by=m</math>中,如果 <math> m= m_0 d_0</math>,那么方程显然有无穷多个解: :<math>\left\{\left( m_0 x_0+\frac{kb}{d},\ m_0 y_0-\frac{ka}{d} \right) \mid k \in \mathbb{Z} \right\} </math>。 相反的,如果<math>ax+by=m</math>有整数解,那么<math>|m| \in A</math>,于是由前可知 <math>d_0 \ | \ |m|</math>(即 <math>d_0 \ | \ m</math>)。 </div> </div> <math>m=1</math>时,方程有解当且仅当<math>a</math>、<math>b</math>互质。方程有解时,解的集合是 :<math> \left\{\left( \frac{m}{d} x_0+\frac{kb}{d},\ \frac{m}{d} y_0-\frac{ka}{d} \right) \mid k \in \mathbb{Z} \right\} </math>。其中<math>(x_0,y_0)</math>是方程<math>ax+by=d</math>的一个解,可由[[辗转相除法]]得到。 所有解中,恰有二解(''x'',''y'') 满足<math>|x|\le|b/d|</math>及<math>|y|\le|a/d|</math>,等號只會在<math>a</math>及<math>b</math>其中一個是另一個的倍數時成立。輾轉相除法給出的解會是這兩解中的一個。 ==例子== 裴蜀方程<math>504x+651y=14</math> 没有整数解,因为504和651的最大公约数是21。而方程<math>504x+651y=21</math>是有解的。为了求出通解,可以先约掉公约数21,这样得到方程: :<math>24x+31y=1</math>。 通过[[扩展欧几里得算法]]可以得到一组解<math>(-9,7)</math>:<math>24 \cdot (-9) + 31 \cdot 7=-216 + 217 = 1</math>。 于是通解为:<math>\left\{ \left( 1 \cdot -9 + 31k, 1 \cdot 7-24k \right) | k \in \mathbb{Z} \right\}</math>,即 : <math>\left\{ \left( -9+31k, 7-24k \right) | k \in \mathbb{Z} \right\}</math>。 ==多个整数间的裴蜀定理== 设<math>a_1, \cdots a_n</math>为<math>n</math>个整数,<math>d</math>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那么存在整数<math>x_1, \cdots x_n</math> 使得 <math>x_1\cdot a_1 + \cdots x_n\cdot a_n = d</math>。特别来说,如果<math>a_1, \cdots a_n</math>互质(不是两两互质),那么存在整数<math>x_1, \cdots x_n</math> 使得 <math>x_1\cdot a_1 + \cdots x_n\cdot a_n = 1</math>。 ==多项式环<math>K[X]</math>裡的貝祖定理== <math>K</math>为[[域]]时,对于多项式环<math>K[X]</math>裡的[[多项式]],裴蜀定理也成立。设有一族<math>\mathbb{K}[X]</math>裡的多项式<math>\left(P_i\right)_{i\in I}</math>。设<math>\Delta</math>为它们的最大公约式(首项系数为1且次数最高者),那么存在多项式<math>\left(A_i\right)_{i\in I}</math>使得<math>\textstyle \Delta = \sum_{i\in I} A_iP_i</math>。特别来说,如果<math>\left(P_i\right)_{i\in I}</math>互质(不是两两互质),那么存在多项式<math>\left(A_i\right)_{i\in I}</math>使得<math>\textstyle \sum_{i\in I} A_iP_ = 1</math>。 对于两个多项式的情况,与整数时一样可以得到通解。 == 任意主理想环上的情况== 裴蜀可以推广到任意的[[主理想环]]上。设环<math>A</math>是主理想环,<math>a</math>和<math>b</math>为环中元素,<math>d</math>是它们的一个最大公约元,那么存在环中元素<math>x</math>和<math>y</math>使得: <center><math>ax + by = d</math></center> 这是因为在主理想环中,<math>a</math>和<math>b</math>的最大公约元被定义为理想<math>aA+bA</math>的[[生成元]]。 ==参见== *[[理想 (环论)]] *[[歐幾里德域|欧几里德整环]] *[[欧几里德引理]] *[[主理想环]] *[[整除]] ==参考来源== {{reflist}} *闵嗣鹤、严士健,初等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唐忠明,抽象代数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外部連結== * [http://wims.unice.fr/wims/wims.cgi?module=tool/arithmetic/bezout.en 線上計算器] [[Category:丟番圖方程|Bézout]] [[Category:数学定理|B]] [[Category:数论]]
本页使用的模板:
Template:Lang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Lang-en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Link-fr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NoteTA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Otheruses4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Reflist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
貝祖等式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不转换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MediaWiki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